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旦彼此之间失去必要的距离感,就会令维系人际关系极为重要的调控弹性受到莫大的伤害。
没有了弹性,联结关系的纽带便极易崩断,从而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
“伴君如伴虎”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三,同事对同事。
同事与同事之间,也存在明显的“身份陷阱”
。
比如说,某些话别人说行,你说却不行;某些事别人做行,你做却不行。
这都是与身份有关的陷阱。
相貌身材、穿着打扮,性格爱好、待人接物,人脉背景、学历履历等,都是构成职场身份的重要元素。
随着这些元素的不同,沟通中的语境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举个真实的例子。
小丽是公认的司花,其靓丽外形、时尚品位在公司内部无出其右者。
这一点让她很自豪,却也遇到不少烦恼。
她诧异地发现,许多女员工的“话局”
(聊天)她都插不进去,一插就冷场。
这令她分外不解。
其实原因很简单,她的鹤立鸡群为其定义了某种特殊身份,而这一身份与其他同事格格不入。
所以只要她在场,现场的氛围便会骤变,让大家兴致顿失。
坦白地说,这没有什么不公平,对小丽来说甚至是好事,意味着大家认可了她的某种特殊价值。
关键在于,如果不能看透这一点,职场中的痛苦指数便会直线上升。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比如说同样的一句话,相貌俊俏的人对你说,你会欣然接受,而一个相貌平平的人对你说,你便会觉得很刺耳;同样的一件事,出自初中学历的人之手,大家会觉得没什么,可如果出自一个大学学历的人之手,就会让大家觉得很出格。
可见“身份陷阱”
的厉害。
其四,部门对部门。
这个比较好理解。
不同部门在工作性质、岗位职责、文化氛围、利益取向等方面肯定有不少差异,而这种差异性本身就是身份的象征。
不了解这个身份,跨部门沟通就会易发龃龉摩擦的现象,让许多本来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复杂化。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和“圈子”
有关的陷阱。
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语境,而你不了解或不属于这个语境时,便无法与对方沟通,哪怕你有善意,哪怕你是正确的。
举个真实的例子。
在我曾经服务过的一家公司,有一个年过五旬的保安。
因为年纪大,职场经验也丰富,他的工作非常到位,甚至堪称游刃有余。
所以进入公司没多久,便得到上至老板高管,下到普通一线员工的广泛好评,成了全公司人见人爱的红人。
职场表现顺风顺水,令这位保安大叔自己也倍感振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