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自然常识、英语、信息技术学科还分别组织了研究课。
课后市、区教研员与讲课老师和学校领导一起就学科课堂教学,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课程教材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教好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坚持和倡导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能够在和谐民主,活而不乱的氛围中学习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中学阶段,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30多位教师,与通州区的教研员们一起,进行了听课、座谈、研讨、宣讲、评价等活动。
期间,视导人员在潞河中学、运河中学、通州二中、通州四中、马桥中学、永乐店中学共听了187位教师的课。
其中A级课72节,B级课109节,C级课5节。
[14]
昌平区,2004年10月17—20日:
小学阶段,市区两级教研员“15位教师一共听了10所学校的91节课,其中研究课11节。
中学阶段,“市区两级教研员在视导期间,市区领导与市区教研员一起,在前锋中学、实验中学、南邵中学、昌平三中、昌平一中、昌平五中6所学校听课181节,此外还在昌平二中、昌平四中等9所中学举办了14个学科共21节研究课,并进行了教学研讨及专题讨论。”
[15]
三四天内集中听课评课分别达到264节、193节,很有“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的味道。
与平时个别教研员长线的听课评课相比,教研员人数集中,活动密集,效果也十分显著。
如是,2002年到顺义,2003年到延庆和燕山,2005年到东城、房山和密云,2006年到门头沟……用一位市教研员(LG,2010)的话说:“几年来基本可以覆盖北京市所有地区,当然,有些地方去得少,比如海淀、西城,人家也不需要吗。
郊县对于这种活动最为欢迎。”
常规也罢,跨级协同也罢,作为一种主要的教研活动形式,听课、评课活动与集中的教研活动对比鲜明,各自的优劣恰好对照鲜明。
前者能够保证较大的“面”
,一次集中的教研活动,可以把针对某个学科具体教学问题的主张和要点传达给教研室所辖地区所有学校,因此效率显著。
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如那位湖北的高中化学教师所言,一个地区内学校差距悬殊,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学生却是“差之千里”
——在初中和高中尤其如此,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集中的教研活动是很难满足因上述差异而派生出的在教学上的不同需求的。
相比于集中的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共同备课活动则是针对“点”
展开的,所希望探讨的疑问,需要克服的困难,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都是某所学校、某位教师正在遭受的困扰、富于个性化的问题,所得到的结果也因为这种“对症下药”
而能够“立竿见影”
。
这两种活动可以说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共同保证了教研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三)组织公开课
1.公开课的特殊品格
组织公开课,是又一种常见的教研活动形式。
在各种教育辞典中没有找到有关公开课的专门词条,不过,前面援引的“观摩教学”
和“评课”
中提到的“示范课”
“专题研究课”
都可以归入“公开课”
名下。
有学者对公开课做了比较细致的分类。
“公开课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有以研究为主的(研讨某一教材内容、某种教学方法、某种教学思想,等等),有以汇报为主的(如青年教师汇报、优秀教师展示,等等),还有以评优为主的(如评选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
[16]这种分类与实际情况比较契合,此处讨论的主要就是第一种类型的公开课,第二、第三类与后面第四节、第五节有关教师职称评定和各种教学比赛的内容有所交叉。
作为教研活动的公开课,与“听课评课”
活动在形式上也有交叉,根本的区别在于其鲜明的“研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