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2002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提出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明确了评价内容和方法。
要求中考命题“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
。
改革的具体措施:“初中升高中的招生录取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异,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除考试成绩以外,可试行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等综合评价进行录取。
积极探索建立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学生公开推荐等制度。”
[36]
改革的成效:“据教育部2007年的调查,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组织了与新课程相配套的中考改革,”
改革成效主要表现在:在考试命题方面,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改变单一纸笔考试,理科加强实验操作考试,文科增加开卷或开卷与闭卷结合的考试,英语听力考试得到关注,大多数地区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为考查科目。
一些地方积极尝试将学业考试的成绩以等级的方式呈现,改变‘分分计较’的做法,消除‘名次’生成的基础。
一些地区尝试多次考试,缓解‘一卷定终身’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90%以上的地区开展了综合素质评价,70%以上的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招生投档线或入围条件。
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
[37]”
从上述报道的文字看,改革圆满成功。
实际上,像许多官方主导的改革一样,在宣告成功的同时,也可以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
必须承认,改革的初衷善良美好,但就如前面一再所说,考试竞争也罢,学习压力也罢,原因并不仅仅在于教育本身,而是来自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因此,希望通过一个考试改革便能够解决,未免天真。
而用力过度,更可能事与愿违。
就以上述报道所提到的“综合素质评价”
为例,北京市的尝试便引起轩然大波,至今尚未平息。
2008年10月21日,《北京青年报》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惊现多种怪胎》为题,对北京市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做了专题报道,称“被称为基础教育破冰之举的综合素质评价正遭遇尴尬”
,其中罗列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
“怪胎一:雷同的多胞胎
西城区一所重点中学校长坦诚地说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比如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那几句话:‘积极要求进步、努力向上,体育好,学习好等。
’这名校长感慨地说,‘有的老师给学生写了十句话,一句都没反映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的综合素质评价一点意义都没有,我认为应该写得细节化一点,同样是写学生体育好,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写他积极参加运动会或者认真做广播操等。
’‘目前,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采集的数据中,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基本大同小异,更有甚者完全是拷贝粘贴。
’某区县一名负责高中新课改数据采集的老师无奈地说。”
怪胎二:人人都是优秀
‘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四个等级,我们不允许老师给学生打D,除非学生表现特别不好。
’朝阳区一所中学校长说,‘综合素质评价本来是阶段性的评价,我们担忧使用者把它定性为学生永远是这样。
’校长们告诉记者,综合素质评价如今被提升到可以左右学生升学、就业的高度,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因为学生阶段性表现不好而毁了他们将来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的优点,像学生打架或者受到处分等肯定不会往里写。
但是学生毕竟不是神仙,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缺点。
‘既然这些缺点不可避免,我们就采用婉转的表达方式。
’海淀区一所普通中学校长说,‘比如某学生的字写得很差劲,考虑到学生长久发展问题,老师会这样写:希望你的字写得更好一些,再婉转一些会这样写:如果进一步努力,你的字会写得更漂亮,这种表述也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
’多名校长告诉记者,为了消除这个婉转可能给学生将来造成的负面影响,学校都要求老师不写缺点。
‘这样的处理比较好’。
学长们说,‘没有写一方面意味着学生在这方面有缺陷;另一方面也让使用这个评价的人自己去理解。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