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尽管如此,来自宣武、崇文、石景山、海淀、东城、西城、顺义等县(区)的绝大多数校长表示,学校会通过种种努力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我们既不轻易给学生打D,但也绝不有意拔高。
怪胎三:可逮着机会了
为了突现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人比较多,除了学生本人自我评价外,还包括父母、老师、同学等。
只要有人参与,必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情绪化,有的甚至说‘可逮着机会了’。
在这些参与评价的人中,父母和学生一般都只会‘弘扬’自己的优点。
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则出现了多元化。
记者采访发现,绝大部分老师和同学的评价都比较客观,但少部分人的评价情绪化严重,有的甚至还充满打击报复的倾向。
‘这种情况不可避免。
’海淀区一所普通中学校长说,‘学生课堂表现不好、学生之间关系不好,都有可能趁此机会给予低评价。
’为了避免教师中出现这种打击报复行为,许多中学在向上级单位正式提交数据之前,学校相关负责人都要逐一审核老师的评语。
校长们说,学校成立评价组,先对学生大致进行分类,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登录填写,‘这时老师的评价不完全是个人行为。
’为了更客观一些,部分学校甚至允许学生自己先看自己的初步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学校提出复议,评价组要重新对其评议,确认不予调整的要给学生解释。”
[38]
即使不去考虑考试竞争的复杂社会背景,单从技术上,“综合素质评价”
也缺乏可靠性。
从各个方面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取代孤立的分数比拼,当然是好事,如果能够保证公平公正,恐怕没有任何人会反对。
可惜,迄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于人的各种能力、情感、品德的评价,仍然没有达到公认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的技术。
所以,并非人们死死抱住分数不放,实在担心金钱、权力、关系等会令愿望美好而技术无保证的综合素质评价被侵蚀、被扭曲,在今天的中国,谁能说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呢!
相映成趣的是,另外一个直辖市天津,却出台了似乎与中考改革不大协调的政策。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在2008年11月发出《关于停止对初中毕业生中部分特长生加分的通知》,决定从2009年起,停止对初中毕业生中的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学科类特长生加分。
有报纸冠以“废除特长生加分制度利国利民”
的标题登载了这一消息,评论道:“教育界希望以培养特长生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期待不但落空,甚至还强化了应试教育,增加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特长生升学加分’,有着巨大的**力。
名目繁多的校外‘奥赛班’、外语班、声乐器班、美术班、竞技体育培训班等应运而生,分级设置,俨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教育产业链。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争相为孩子报名学习,甚至强迫他们培养‘特长’。
一些学校和教师还打破正常教学秩序,把精力投入到校园之外能赚取外快的特长生辅导班上。
而‘特长生’在一些地方甚至演变为‘特权生’,开具虚假‘特长生’证明,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39]
想来天津的尝试也不会一帆风顺,各种各样从可能从“加分”
政策中受益的社会成员势必设法“突围”
,结果如何,人们拭目以待。
(四)高中会考
1.最年轻的考试制度
会考“指检验毕业生是否合格的一种考试。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宏观控制的一种手段,确保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考试命题限于学科的基础知识部分。
各门学科会考通过,即为合格的毕业生。
它属水平考试,不分等第。”
[40]民国时期中小学都实行过会考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废止,直至改革开放后高中会考重新出现。
[4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