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6月28日—7月10日,基教研中心负责进行了北京市2006年夏季普通高中毕业会考阅卷工作,9个学科的命题负责人主持了学科阅卷工作。
在王燕春副主任的带领下,共有14位教师参与了组织工作。
本次阅卷工作共调集全市600位教师,经过9天的工作,共完成9个学科计50万多份试卷的阅卷工作。”
“12月4—12日,北京市2007年春季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命题工作在大兴校长大厦举行。
在领导小组组长梁威主任、领导小组副组长王燕春副主任带领下,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生物9个学科的44位教研员或教师参加了此项工作。
在日程紧、难度大的情况下,经过8天紧张的命题工作,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今年的命题任务。”
[44]
较之中考和高考的面目严峻,会考要温和得多。
学生如果第一次没有通过,可以再考。
比如,高一时没有通过,可以在下一年,参加下个年级的考试。
即使高中结业时还有科目未通过会考,也可以在之后的几年内再次考试,直至通过。
早在课改之前,北京市还增加了春季会考,也是出于对学生更周到的考虑。
一位北京市教研员(GF,2008)对此做了如下解释。
“主要是为了多给学生些机会吧。
本来会考在高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都有,会考不通过,是没有资格拿到毕业证书的。
如果只有一次,那么可能一些学生就拿不到高中毕业证书,因为哪怕只有一科没通过也是没有合格。
有了春季会考,学生就可能再争取。
实际上参加春季会考的学生经常比参加夏季会考的种类多,比方有的已经出国了,在补习语言,准备在国外读大学,但对方要高中毕业证书,这样就得回来把原来没有考的科目补上。
还有的已经工作了,希望拿到高中毕业证书。
另外,在校学生参加春季会考的也很多,有的是第一次没有通过,高二了把高一的会考科目再考一遍,也有的是学生成绩比较好,想早点把会考过了,这样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高一的学生参加高二的会考。
春季会考与夏季一样,也是全科,9个科目都有。
难度吗,基本也是一样的吧。”
2.“与生俱来”
的纷争
从产生之初,会考便陷于种种纷争。
“其实,就具体的考试制度而言,不论是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还是总结近百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以水平考核为宗旨的会考制度,可能会比以选拔为目标的招生考试制度要有生命力,更有发展前景。”
[45]话是不错,通过与选拔性高考相分离的会考,对于学生高中毕业的资格给予认定,不是很有意义吗?然而,几乎是从一开始,会考制度就隐含着后来的两难处境:如果坚持质量标准,考试便自然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便可能会有部分学生由于无法通过而拿不到高中毕业文凭。
如果放松标准,学生基本上都能够通过——许多地方正是这样做的,会考本身便沦为形同虚设。
事实上,会考制度实施后,很快就产生了一些争论,不同意见主要也有两点:一是会考存在的必要;二是与高考的关系,围绕着这两点,关于会考存废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
“从全国范围来看,在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导下,开始于2000年的新一轮会考改革是在极大的争议中开展,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全省统一的高中文化课会考有无存在的必要,会考与高考的关系等问题。
三年来,许多省市陆续配合高考科目设置方案改革,对已建立十年之久的会考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广东为代表的省市将省级会考的权限完全下放到学校;以江苏为代表的省市取消了全省统一文化课考试,保留实验考查;而以上海为代表的省市则在重新对会考进行定位思考的基础上,配合高考改革,恢复了省级会考制度;还有就是以北京、浙江、河北等为代表的一批省市在保留着原有高中会考同时,加大全面深入改革会考制度的步伐。”
[46]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不断地听到有关会考的各种各样的消息。
2005年4月,四川重庆江津市政协委员、江津中学教师张晓宏提出关于取消高中会考的建议。
张晓宏在建议中说,现行的高中会考制度已不合时宜,存在着增加学生负担、分散学生精力、助长作弊之风三大弊病,应该予以取消。
[47]2005年,贵州省教育厅决定,从该年秋季起,贵州将不再组织全省统一高中会考。
这标志着贵州省实施了16年的统一高中会考制度告别历史。
[48]从2007年秋季开始,湖南将全面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