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因此,“各个私人和公众社会的善德是相同的,即都应具备智慧、正义、勇敢和节制”
。
人们如何才能具有这些美德呢?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三条途径:天赋、习惯和理性。
天赋指民族赋性,他认为希腊人兼备世界各民族的优秀品质。
习惯和理性有赖于意志和知识,只能靠训练和启导来培养和发展。
因此,立法者应特别重视教育,订立教育的方针,采取相应的措施。
“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
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使能适应本邦的政治体系。”
[18]全体公民应遵循同一教育体系,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案,由城邦办理教育。
亚里士多德指出了教育目的的双重性。
从人是政治的动物来说,需培养有道德的公民。
而从人是理性的生灵来说,教育还需以充分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发展知德,达到至善。
因此,政治家在拟定一邦的教育法规时,不应只着眼于勤劳和战争,使公民有任劳和作战的能力,更要使公民善于闲暇和有自己的生活。
为此,亚里士多德主张自由教育,即在闲暇中学习自由学科以发展理性。
他的自由教育理论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年龄分期与教育程序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主张。
他说:“教育的目的及其作用有如一般的艺术,原来就在效法自然,并对自然的任何缺漏加以殷勤的补缀而已。”
[19]他要求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教育的阶段,安排教育的程序、内容和方法。
这是他对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
亚里士多德把年青一代受教育的时期划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出生至7岁为第一阶段;7~14岁为第二阶段;14~21岁为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学前时期,训导在家庭中施行。
在后两个阶段则要实施正规的集体教育。
亚里士多德依据灵魂学说安排教育的程序及任务。
人有肉体部分和灵魂部分,后者又分为非理性和理性两个部分。
顺应这三个部分,就应有体育、德育和智育。
亚里士多德把发展人的理性放在最高位置。
但他认识到,“如果依人类生理和心理的自然顺序,自当先重体育,培养灵魂所寓的身体,使之既健且美;其次则训练灵魂的本能部分,使人人都具有良好的习惯”
,[20]然后才是发展理性。
4.论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重视优生问题。
他指出:“立法家如果希望在这个初创的理想城邦的育婴院内看到大群最为健康的体格,他必须先注意到婚姻制度,关于婚姻,他应该考虑配偶两方的年龄和他们的品质。”
[21]他反对早婚的陋俗,认为不利于子嗣,且早嫁的少女常夭亡。
妇女出嫁的年龄应规定在18岁,男子的成婚年龄则应在37岁前后。
婚嫁的良辰应选在冬季。
已成眷属的夫妇也应受教于医师和自然学家,学习生育的知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