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则由地方公费负担;(3)这些托儿设施没有统一的名称,且很多没有固定的设施;(4)担任保育工作的多半不是正规的保育员或教师,而通常是孤儿院和职业介绍学校里年长的女孩子或失业居民和失业的老妇人。
19世纪20年代后,德国的幼儿教育受到英国幼教政策,尤其怀尔德斯平的幼教思想的影响。
1835年德国开辟第一条铁路后,真正的产业革命也开始了,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
为了生存,工人不断举行罢工、暴动,在这些背景下,政府对幼儿教育开始重视起来,对托儿所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
例如,普鲁士教育部在1838年,承认了为资助柏林托儿所而由私人捐款设立的“中央基金”
;1824年,根据国王敕令,免除了托儿所关系团体的印刷税;1843年,免除了托儿所地租。
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从维持社会治安的立场出发来管理贫民阶级的幼儿教育设施的。
它们以“托儿所”
或“保护设施”
的名称来代替“幼儿学校”
,并不重视怀尔德斯平所提倡的过于学校式的知识教育,而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进行宗教的和道德的教化。
19世纪上半期,热心幼儿教育的著名人士还有威尔玛·格罗斯曼(WilmaGrossman)。
他是法兰克福大学教授,著有《学前教育》一书。
他在书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应有专人负责,其设施宜由民众团体筹措解决,他的主张得到许多人的赞同。
1830年,根据上述主张,注重保育的第一所“幼儿保育机构”
诞生了。
至1845年在柏林一地建立了29所同名机构,招收2~6岁儿童3695人,得到教会的大力支持。
(二)弗利托娜的幼儿学校运动
弗利托娜(TheodorFliedner,1800—1864年),从1822年开始担任阿尔萨斯州的威尔特城的新教派牧师,曾两次前往英国参观幼儿学校。
1835年5月,她在自己的教区建立了奥柏林式的编织学校,一年后更名为“幼儿学校”
,招收了特别贫穷的工人的幼儿40名,幼儿年龄为2岁至义务教育年龄阶段,幼儿学校的校舍十分宽敞,房屋周围有极好的游戏场。
弗利托娜的这种幼儿学校运动,给以莱茵省为中心的地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842年在她的影响下成立的幼儿园达到27所,幼儿学校十分注重游戏的教育作用,教学内容有宗教、道德、读、写、算、图画、军事活动、直观练习和手工劳动等,多以游戏的方式教给幼儿。
幼儿学校的最终目的,在于对贫民及工人的孩子的宗教和道德教化,力图使幼儿养成礼貌、节制、服从命令、勤劳和卫生等习惯,和当时政府所要求的完全适应。
但弗利托娜的幼儿园太注重读、写、算的教育,给予了幼儿过重的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弗利托娜十分重视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
1836年秋天,她把培养照顾病人的修女和将来要成为幼儿学校教师的修女的“看护修女养成所”
合并到了她的幼儿学校之中。
这所幼儿学校女教师的人数,据说到1851年达到400人之多。
在这种幼师培训机构里,通常学习3~4个月,经过培训的男女教师能承担音乐、算术、博物、德语和地理等课程的教学。
弗利托娜的幼师培训工作不仅提高了幼儿教育的质量,而且扩大了幼儿学校的影响。
19世纪上半期德国幼儿教育政策的基本倾向为:(1)托儿所或幼儿学校为私人慈善设施。
政府并不设立幼教机构,只是采取鼓励私人开办并加以监督管理的政策;(2)这些贫民设施不应像英国的幼儿学校那样进行读、写、算等正规学校课程的教学,而主要以养护为目的,鼓励幼儿到室外活动;(3)在幼儿学校或托儿所里,应强调宗教和道德教育,目的是培养顺从、健康、勤勉的劳动者,作为抵制当时革命运动、暴动、罢工和起义的一种手段。
由此可清楚地看到,这些政策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三)福禄培尔幼儿园的兴起
19世纪著名的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FriedrichFroebel,1782—1852年)创办的幼儿园和他所提出的幼儿教育理论,对后来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德国,其影响更不容低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