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卢梭论证的感觉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方法,在教育史上是空前的。”
[25]他认识到感觉在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把感觉教育视为儿童时期主要的教育任务,这是继培根和夸美纽斯之后对于崇尚理论灌输的传统教育的又一次改造。
但卢梭的感觉训练与知识学习相脱离,并且从时间上来说也过于漫长,一直到12岁以后才进入知识教育阶段,显然有失偏颇。
(四)童年时期的德育奠基工作
1.良心与理性
卢梭认为,在人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它能使我们不差不错地判断善恶。
他把这个原则称作“良心”
。
它的内容是对自己的爱、对痛苦的忧虑、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幸福的向往。
人是通过跟他的同类息息相关的固有的情感才成为合群的。
“良心之所以能激励人,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一种根据对自己和对同类的双重关系而形成的一系列的道德。”
[26]卢梭虽然把良心的直接本原解释为天性的结果,是独立于理智的,但他又认为:“只有理性才能指导我们认识善和恶。
使我们喜善恨恶的良心,尽管它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发展。”
[27]既然人人都有良心这种天赋的道德本能,罪恶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卢梭认为这是后天毒害所致,或出于个人的原因,或由于社会的缘故。
尤其是腐朽邪恶的社会对于天性的戕害造成的,错误的教育使自爱心变成自私心。
2.德育的奠基工作
在卢梭看来,童年时期是理性睡眠时期。
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我们为善和为恶都不是出于认识,在我们的行为中无所谓善恶,对精神的存在和社会关系是没有任何概念的。
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德育是超越自然的安排的。
真正的道德教育是青春期的工作,在童年时期只能进行一些德育的奠基工作。
这种工作的基本精神是: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人的习惯。
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情。
卢梭认为,由于儿童本身柔弱,起先是想依赖他人,随后是想驾驭和役使别人。
结果他的需要日益增多,又经常将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因而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
体力柔弱和役使人的心连在一起,是必然要产生妄念和痛苦的。
因此,如果让儿童尽早养成自己多动手和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的习惯,使能力与欲望保持平衡,就可以把他们的欲念导向为善,防止自爱心变成自私心。
根据上述根本思想,卢梭把童年期的德育奠基工作的内容规定为:培养博爱精神和为人忠厚的品质,绝不损害别人;让儿童从小知道简朴,而不要让他习于奢侈;坚韧不拔也是孩童时期应学习的美德。
卢梭反对实行过分讲究礼仪的教育和功利主义的所谓“慷慨”
“大方”
的教育,认为这样做会把儿童教育成虚伪的人。
在这些问题上他和洛克的意见分歧是明显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